第(2/3)页 邵全忠披着呢子大衣,没露出军服上的肩章。即使露出来,老头也不一定懂。 军营放假,这边披呢子大衣出城溜达的长官可不在少数,老头并不知道邵全忠的身份。 “这位长官,额们穷人啊,缺的是钱,不怕风雪。有赚钱的机会,哪里还舍得在家歇着啊?这边淮军可都是大款,连当兵的挣的都跟县太爷一样多,听说邵大人刚给他们发了赏,几百里外的商贩都来了,别说老头这个附近的。” “老伯,你不怕大兵抢你的东西不给钱么?” 老头立刻不干了,吹胡子瞪眼睛。 “这位长官,你也是淮军的官爷,怎么敢这么说淮军?谁不知道邵大人带出的兵军纪严明?当初雪夜入瓜洲,老百姓都不知道,可谓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,这可是几千年难遇的好官。可惜邵大人是过路官,人家打完仗就回去当陕西巡抚了,我们甘肃老百姓没这个福气啊。” 邵全忠的眼角有点湿,一个素不相识的老爷子这么维护自己的名声,这辈子当官当得算值了。 身后的胡六娘与有荣焉,笑眯眯跟老头搭话,“邵大人要是西征胜利了,朝廷肯定要升他的官,陕西恐怕也留不住他了。” 老头高兴了,“邵大人官升得越大越好,最好能当了中堂管天下,我大清的老百姓不就都跟着享福了?这位女军爷您不知道,现在陕甘的老百姓,家家供邵爷的长生牌位,都说啊,这天下要是邵大人坐——” 旁边打下手的老婆子一下子拉住老头,“你不要命啦!不怕满门抄斩?” 老头脖子一梗,“这位军爷既然是淮军的官,那就一定是邵大人的手下,还能反邵大人?女人家家的不懂这个,别跟着掺和。” 邵全忠笑眯眯离开小摊,回头训示身后的警卫们,“看到没有,什么叫得民心者得天下?谁对老百姓好,老百姓心里清楚着呢。” 警卫都是姜堰出身的邵氏死忠,甚至大多数都出自陆庄和潘家圩子。 邵全忠口出反贼言论,别说只是在警卫面前,就是走遍陕甘,也不会有人告发。敢起这个念头的,一定会被老百姓自发打死。 手下牵着马,邵全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缓缓前行,忽然发现,要走出集市了,前面的买卖变了。 一排排帐篷,帐篷口挂着粉色的灯笼,足有好几百。 每个帐篷门口,都有十几个士兵排队。 看着帐篷不断乱晃,邵全忠哈哈大笑,“六娘,看到没有,我的兵,逛窑子都纪律严明,看这队伍,多齐?” 胡六娘瞥了一眼邵全忠,脸带不满,“你的兵都知道照顾半掩门生意,也不知道你这个长官啊,是怎么当一年多和尚的?” 邵全忠笑而不语,他知道胡六娘的心思。 不过老子做事,讲究名正言顺。不当上王爷,给胡六娘一个福晋的身份,怎么能苟且?老子可是正经人,从来—— 咳咳,好像有点底气不足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