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我大清江山一统,海清河晏,十三年间,国力迅速增加,同治中兴货真价实。 法兰西被我大清打败,奥斯曼帝国解体。我大清由一个任列强欺压的弱国,摇身一变,成长为顶级列强。 同治帝一驾崩,形势忽然大变,旗人里的有识之士莫不感慨,惜乎圣君早逝啊。 若是大清保持贤君在位,邵全忠名臣辅佐的形势,未来不可限量,这样一位明君,死得太早了啊。 邵全忠去拜谒同治灵位,就是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。我邵全忠是大清忠臣,不会以臣子的身份造反,在历史上留下污点,大清这块牌子我要保。 看到邵全忠如此表现,满清贵族们都是双挑大指。 患难见忠臣啊,邵全忠对我大清绝对的忠。此前多有诋毁睿亲王跋扈的,现在谁诋毁睿亲王,我第一个不服! 可是,我大清在各地的统治都已经崩溃了,统治范围只剩京城一地,邵全忠真的能以一人之力回天么? 淮军难道要跟新军大打出手?这次的新军威势遍布全国,可完全不是当初的发逆能比的啊。 在旗人们的担忧中,邵全忠结束了一连串的拜祭活动。 1875年5月30日,邵全忠邀请城外新军代表,入睿亲王府开始和谈。 新军代表来了十五位,包括浩罕、伊犁、兰州、西安、太原、开封、保定、长沙、武昌、成都、昆明、贵阳、奉天、长春各地新军的代表,加上田星这位列席的。 陈思齐这个首义没来。他觉得自己胆小从贼,愧对邵全忠的栽培,反正后来新军形势大好,已经不需要他这个首义出面了。 陈思齐留在了西安猫起来,不敢来见邵全忠。西安新军的代表是自强军师长李占椿,他也是这次和谈文学会方面推举出的主谈。 清廷这边,主谈是邵全忠指派的张斯文。身后,邵全忠列席,军机处全体成员列席。 李占椿开宗明义,“我文学会禀洪门传统,奉大明正朔,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正义在我方。” “我们要求,清帝退位,旗人退出关外。恢复汉人衣冠,推举汉人皇帝,君主立宪,富国强兵,使我华夏崛起,为世界强国。” 张斯文微笑敲敲桌子,“奉大明正朔么?你们新军有姓朱的么?还是要找到朱氏后人,让他来当皇帝?” 李占椿早有准备,“我们文学社起义兵,乃是为国效力,并非为谋私利。张总舵主你身配五国相印,麾下芬尼社在法兰西、保加利亚保皇,我们是知道的。” “淮军武力冠绝世界,若是淮军与新军交火,我华夏必将陷入长期内战,因此我们决定联合淮军,共谋大事。” “邵大帅对华夏之贡献,人所共知,在华夏之威望无双。我们文学社反清复明,乃是为复兴华夏,不一定要朱氏子孙坐天下,可以认可邵氏为华夏新帝。” “文学社和芬尼社政见不同,可以在议会里合法较量,决定新朝的国策。” 众人一起看向张斯文身后的邵全忠。文学社的建议可谓诚意满满,把皇位都让给邵氏了。只要邵全忠一点头,这天下就姓邵了。 军机处众臣里,容闳频频点头,文学社的建议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。 邵氏坐天下,女儿当皇后不是容闳的目的。但天下一统,君主立宪,发展工业化,富国强兵,可一直是容闳的夙愿。 张之洞和李鸿章互相对视一眼,表情神秘莫测,都没有表态。 醇亲王、荣禄、宝鋆、沈桂芬一起着急了。 邵全忠能抵抗住当皇帝的诱惑么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