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八十六章 两强标准-《我对大清忠不可言》
第(2/3)页
丁汝昌很满意,军舰是白送的,清国只需要负担一半的维护保养费用和军饷,就能护得两省安全,已经相当不错,李中堂这小妾没白送。
“不过——”
廖容话锋一转,“根据海军情报部的调查,美夷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,计划投资10亿美元,在三年内造出156艘军舰,包括10艘战列舰,6艘战列巡洋舰。”
“目前正在船坞里建造的万吨级战列舰有三艘,被称为印第安纳级,分别是印第安纳号、马塞诸塞号、俄勒冈号。”
“当然,他们没有咱们有造舰经验,这三艘万吨级战列舰,都是低干舷,重火力,因此射界有问题,也不宜远洋航行。”
“但以后他们一定会吸取教训的。一旦三年后,他们的舰队成型,将是咱们的重量级对手。”
“英夷和美夷昂撒同源,一旦跟咱们冲突,一定会联手。因此,咱们应该做同时打赢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场海战的准备,大力建造更多的军舰,同时对抗两强。”
大家都深吸了一口气,廖司令大手笔啊,两强标准,听着振奋人心,咱们有那么多钱可以霍霍么?还有海军情报部是怎么回事?
这个吧,陈思齐牺牲后,原淮军侦缉处,也就是后来的大夏统计调查局被邵全忠给拆分了。
七成人手跟曾小易的大夏枢密院统计调查局合并,组建了新的“芬尼社统计调查局”,曾小易成了直接对邵全忠负责,监控淮军情报处的情报头子。
另一半人手加上从情报处抽调的骨干,组成了海军情报处,专门负责海军情报工作。
现在大夏的情报机构,成了淮军情报处、海军情报处、“芬统”三家并行的局面,曾小易负责监控另两家情报机构的运作,大概这样子。
“那个——咱们要同时对抗两家,得造多少战列舰?太多了吧?能不能多造点潜艇,既省钱又能对抗敌人的战列舰——”
说话的是忝居末座列席的王永贤。理论上他是大夏经济一把抓,仅次于张之洞、张斯文兄弟的高级官员,实际上在这些海军大佬前辈面前没啥地位,说话都战战兢兢,这就是资历问题。
“不行!”
反对的不是廖容,而是一直没发过言的马汉。
“要想获得海权,执掌世界经济,必须有足够的大舰队,大舰队正面对决才是正道。”
“爱尔兰人潜艇在圣乔治海峡的胜利,打的是出其不意。一旦潜艇战法被人掌握,慢吞吞的潜艇是起不到大作用的。”
“现在克制潜艇的深水炸弹迅速就被各国研制并采用,潜艇会被护航的护卫舰压制。”
邓世昌摇摇头,“我们试过了,护卫舰压制潜艇的效果不大好,水面上侦查敌人水里的潜艇很困难,难免漏过去。”
“拼着损失十艘潜艇,只要有一艘漏过去,鱼雷打在战列舰的关键部位,两百多万两银子就没了,所以——潜艇战法值得一试。”
王永贤急啊,他得压预算,听到邓世昌挺他,立刻拍手,“内行总比我懂,是不是不用造那么多战列舰了?”
第(2/3)页